小学古诗《长歌行》教学设计

《长歌行》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理解珍惜时间、青春一去不复回的主题。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教学重难点:
- 结合诗歌内容,深入探究“青春一去不复回”这一哲理。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朗读互动,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
- 朗读法:通过配乐让学生用感情地朗读诗歌。
- 情景游戏法:设计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趣味性。
-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哲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 导语设计(10分钟)
- 配乐引出问题
- 讲述汉乐府的历史背景,介绍诗歌的由来
- 诗读环节(3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配乐朗读
- 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 寓意探究(15分钟)
- 提出“珍惜时间”的哲理问题
- 综合练习与总结(10分钟)
- 小组合作背诵古诗
- 总结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0分钟)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诗人写过诗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由汉乐府创作的诗歌——《长歌行》。
- 学生思考:古代的诗歌有哪些形式?
- 教师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汉乐府的音乐体裁,《长歌行》就是它们的一首代表作。它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表达了青春一去不复回的主题。
二、了解诗源(5分钟)
1.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写于何时?
2. 学生回答:汉乐府,即汉朝音乐机构,由秦代以来设立,后在民间收集大量诗歌并配乐演唱。
3. 教师补充:这首《长歌行》是汉乐府的音乐作品之一,与“诗”和“赋”的不同在于它是由音乐体裁来表达的。
三、诗读环节(30分钟)
1. 教师引入:配乐朗诵诗歌并引发共鸣。
2. 学生分组朗读:将诗歌分成四句,每两句由一位学生独立朗读,其他同学模仿读音和节奏。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这首诗的情感意义。
4. 教师引导:结合古诗内容,思考“青春一去不复回”蕴含的哲理。
四、寓意探究(15分钟)
-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中有什么象征性的元素?
- 学生回答:桃花盛开象征着青春的到来,落尽则表示结束。
- 教师补充:古人认为“长歌行”表达的是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五、综合练习(10分钟)
1. 分组背诵:学生将古诗抄写在纸上,并通过动作或表情表达自己的记忆和理解。
2. 师生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并鼓励学生运用“珍惜时间”的理念去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作业布置:
- 拍照字迹,抄写并背诵《长歌行》。
- 将作品贴在教室墙上,供同学们欣赏。
通过这首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和背诵,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从中获得珍惜时间、追求美好生活的哲理。同时,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小学古诗《长歌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反复品读古诗,品析诗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理解全诗主旨。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相关链接】
1、《乐府令》是汉武帝时期赋,对当时乐府和民间歌声有重要指导意义,成为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料。
2、《长歌行》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传唱至今。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写作背景】
西汉末年,人们重新审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目标。在对待人生的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积极进取的积极态度;一种是有理有据的消极态度。
古代诗人通过对自身生平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创作出这首以苦 iter入诗、词句空洞可查而却蕴含深意的作品。
在文学上,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态度,与古人的理性思考形成了鲜明对照。《长歌行》中展现了一种难得的真实情感,既没有对人生的选择纠结,也没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而展现了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
这种情感上的疏离,成为了后世学习古诗时的重要启示。
【自主探究】
1、(1)认真阅读两遍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听读录音,准确掌握节奏标记在书上。
(3) 通篇默读诗歌,结合注释或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青青葵、朝露待日晞。(葵:晦;朝露:晨露;阳春:盛春;万物:万物;百川:奔流不息;少壮:青年;老大:老年。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2、(1)前面四句借物喻人,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2) 下六句则通过描绘季节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生命的短暂:
“秋节:焚烧黄叶。(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诗出自杜甫的《长乐行》。
(5) 第五、六句则以“百川”比喻人生的奔流不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回归。”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不够而停滞不前的情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在事业上不断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6) 后四句则总结人生的哲理:“一寸光阴,二个世纪;百岁老人,几多春秋。”这些建议激励着人们要有条不紊地努力,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3、这首诗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句,生动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则描绘了秋天事物凋零的景象。这种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正是诗歌传达深意的重要所在。
4、这首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非常强烈:诗人通过回忆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短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不仅在描述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更在诉苦思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看似朴实无奇的句子,却寄托着一代人内心深处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深浅沉远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把握。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所规划,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6) “一寸光阴,二个世纪;百岁老人,几多春秋。”这句诗生动地表达了生命的宝贵和漫长,激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生活,并在时光的长河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花。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5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