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模板
手机阅读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视频一等奖

2025-10-01 10:30:43 阅读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考,谈谈我对《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这是一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内容涉及角的初步认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基本特征,并掌握画角的方法。


一、教材分析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出生活中的角,并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会用直尺画简单的角。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摸一摸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3. 德育目标
    感受周围物体外表有角的现象,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 重难点

  5. 角的特征(顶点、两条边)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
  6. 角的大小由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是难点,通过活动角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

二、教学设计

  1. 引入环节
    在上课前,我设置了疑问激趣的形式,如:
    (1)谁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哪些物品带有角?
    (2)如果我能用手头上的小三角板或者不规则纸来判断它是不是一个角。那好,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1. 尝试环节
  2. (1)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展示自己折出的角,并在小组内交流角的特点。
  3. (2)在实践中验证: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如教具中的直尺、活动角等),判断哪些是角,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确定的。

这样的环节既体现了动手实践,又通过观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的基本特征。

  1. 探究环节
  2. (1)设计尝试题:指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为什么不是角?(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一个点只有一个角。)
  3. (2)对比性练习:用活动角比较不同大小的角,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直尺上的角较大,活动角上的是小角。这一设计为探究角的大小规律提供依据。

  4. 应用环节

  5. (1)通过判断题:下面哪些是角?(小组合作完成)
  6. (2)动手实践:用活动角画出一个角,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巩固角的认识。


三、教学实施建议

  1. 激发兴趣
    开展疑问激趣活动,引导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思考问题,如:“谁可以告诉我关于角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注重实践
    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几何直觉,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尝试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3. 引导探究
    设计对比性练习,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思考问题,如:“为什么活动角上的角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关注差异
    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环节,例如,先尝试折纸角(适合折手好胜的小朋友)、再用直尺画角(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
1. 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观察、摸一摸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基本特征。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活动角变化的观察,发现角大小变化的原因,从而掌握画角的方法。
3. 互动合作: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不足之处在于:
1. 活动准备不够充分:部分环节未能及时完成预期目标,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完善。
2. 语言表达不够明确:虽然通过提问激发兴趣,但学生的回答是否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想法仍需进一步优化。

总的来说,这节课设计合理,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期待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真正理解角的特征,并掌握基本画法!

谢谢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 魔术表演:角的自我介绍
出示课件,展示一张由长方形到三角形变化的情景(去掉一条边),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这不是一个三角形吗?”
- 引出疑问:“它是不是一个新的朋友呢?”
- 通过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 生活中的角
  2. 出示课件或实物:校园中的角(如课桌边、气球、书封面等)。
  3. 学生观察并指出自己的发现:“角不是一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基本特征。

  5. 引入概念:角的几何形状

  6. 展示课件中的几组图形(如直角、钝角、锐角),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
  7. 强调:“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8. 通过直观对比,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概念。

  9. 激发思考:角的特征

  10. 学生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角有尖锐的部分叫什么?直的叫做什么?”
  1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两条边是角的两边。”
  12. 强调:“角是由两条线和一个点组成的图形。”

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1. 操作体验:角的形成
- 学生在课前准备:直尺、三角尺、活动角(如纸扇)、剪刀、彩笔等。
- 活动:找到家里的物品中包含角的地方,并用活动角或剪刀画出一个角。
- 交流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角,教师指出“角”的特征。

  1. 观察图形:抽象概念
  2. 出示课件:抽象出不同的形状(如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提问:“哪个是角?”
  3. 学生讨论:角是由两条线和一个点组成的图形。
  4. 教师强调:“无论图形的大小、颜色,角的本质都是由两条边组成,并有一个顶点。”

  5. 实际操作:找角练习

  6. 出示课件或实物:纸条、剪刀、彩笔等工具,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角。
  7.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出:“角有尖锐的部分叫顶点,两条边是角的两边。”
  8. 指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准确画出角,并与同桌交流。

三、理论总结,巩固知识 1. 回顾知识点:角的认识
- 教师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回答:“我明白了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图形,而且角具有大小和形状的特征。”
- 强调:“角的大小只取决于两边张开的角度。”

  1. 巩固练习:角的判断
  2. 出示课件或图片,学生判断几个图形是否为角,并用彩笔画出其中的角。
  3.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展示并讲解正确答案。

四、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1. 游戏环节:角的大小比较
- 出示课件: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学生选择哪个角更大,并解释原因。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由两边张开的大小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1. 生活应用:角在实际中的运用
  2. 学生举例:门扇、三角板等物体中包含角的例子。
  3. 回答:“门扇的打开和关掉就是一个直角;三角板上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角。”
  4. 强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门轴的设计就是基于不同的角来调整使用的。”

五、评价与反馈 1. 学生自评:今天学到了什么?”
-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评价:今天的表现**
-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 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 边1 | 边2 | |-----------------------------|--------| | | |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有效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来认识角,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建立了正确的认知框架。同时,在互动环节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角”的本质特征,并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基本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2. 教材分析:

  3. 角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通过具体实物观察和操作来逐步形成表象。
  4. 教材设计了折纸、折角、做角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角的特征,掌握角的名称和画法。
  5. 通过动态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

  6. 教学目标:

  7.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明确其特征;会用直尺画角。
  8. 综合与实践能力: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9.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10. 教学重点难点:

  11. 重点:认识角的特征,会用直尺画角。
  12.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掌握角的画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2. 情境引导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操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角的特征。
  4.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 media 的动态效果,增强学习趣味性。

  5. 学法:

  6.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
  7.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参与感和团队意识。
  8. 体验感受法:通过亲身体验角的大小变化,加深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引入新课(10分钟)

  1. 情境创设:
  2. 教师亲切地问候学生,用熟悉的实物引出角的概念。
  3. 提到“小手”和“红领巾”,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4. 观察与操作:

  5. 通过观察教具,如剪纸、彩纸的角,引导学生识别角的基本特征。
  6. 让学生在教具中寻找角,明确其形状和边的特点。

  7. 激发兴趣:

  8. 调整座位,用动作引出“手心朝上”,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第二部分:探索新知(20分钟)

  1. 动手实践:
  2. 找角:让学生在课桌上找角,明确其特征。
  3. 折角:通过折叠教具,观察边的张开情况,引出“角”的定义。

  4. 观察与比较:

  5. 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6. 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7. 画角

  8. 介绍工具(直尺),示范画角的方法。
  9.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画角,并在纸上记录角的特征。

第三部分:深入理解(15分钟)

  1. 回顾总结:
  2. 回顾角的基本特征,明确其名称和大小变化规律。
  3. 让学生回答问题:“角由什么组成?边有什么特点?”。

  4. 拓展延伸:

  5. 展示生活中的角,如剪刀、门轴等,帮助学生发现角的 ubiquity。
  6. 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应用性,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回顾:
  2.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角的认识意义。
  3.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什么是角?画角的方法有哪些?”。

  4. 布置作业:

  5. 独立完成画角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掌握角的名称和大小变化规律。

四、板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设计

  1. 角的认识:
  2. 特征:一个尖尖的点(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3. 角的大小:

  4.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度无关。

  5. 画角的方法:

  6. 用直尺测量顶点到顶点的距离作为第一条边;
  7. 然后根据需要调整第二条边的方向和位置。 ```

五、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学生能准确识别角,理解其特征并会画角。
  2. 课后作业: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角的特征,并学会画角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规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实验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旧知导入——利用钟表、折扇图片引出角

  1. 课件展示:播放钟表和折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用电脑演示时针指向数字的过程,强调钟面上有角度。
  3. 学生自主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钟表上的角度、折扇上的角度等。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1. 说一说
  2. 学生自由发言:角在哪里?角有什么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4. 摸一摸
  5. 学生用手指画一个角(注意角的两边要直直的)。
  6. 师范示范,强调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7. 找一找
  8. 学生动手在黑板上找生活中的角。
  9.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发现。
  10. 折一折
  11. 教师展示活动角,学生用活动角折出不同的角度。
  12. 重叠两边是否一样长,强调角的大小由两边叉开的角度决定。

(三)认一认——明确角的特点

  1. 说一说
  2.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用自己的话描述角的特点。
  3. 画一画
  4. 每位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5. 操作实践
  6.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活动角(角的大小由纸片决定)。
  7. 学生展示自己的角,并说明角有多大。

(四)巩固练习——发展思维能力

  1. 判断角
  2. 师范示范,学生逐一判断并说出理由。
  3. 数角
  4.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线段,让学生指出有几个角。
  5. 说一说
  6. 学生描述生活中看到的角,并与小组同学分享。

(五)总结延伸——巩固角的认识

  1. 师生互动
  2. 教师向学生展示《红角与蓝角比大小》的故事,强调角有大有小。
  3. 活动总结
  4. 通过操作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示范与语言规范

  1. 语言准确: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例如,强调“顶点”、“两条直边”等。
  2. 活动指导: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教师要示范活动方法(如用活动角折角度),并注意动作要规范。
  3. 语言引导: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拓展延伸

  1. 角的大小比较
  2. 教师设计“比一比”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不同的角,并解释其大小关系。
  3. 角的分类
  4.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把角分成锐角、直角和钝角。

五、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 语言表达的培养:教师示范后的操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3. 角大小的比较:故事引入为角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直观的教学手段。

希望以上设计能符合你的需求!如果需要进一步优化,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本文标题:《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视频一等奖 - 总结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5405.html

相关文章

  • 5.12护士节手术室护士演讲稿(手术室护士演讲稿)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各位护士姐妹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春光温暖明媚,五月的鲜...

    2024-09-19 总结范文
  • 生活中的微感动作文_生活中的微感动作文范文

    (精选62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迎阅读,希...

    2025-01-25 总结范文
  • 幼儿园期末个人总结简短发言_幼儿园期末个人总结简短

    范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

    2025-02-13 总结范文
  • 人事行政下月工作计划(人事行政下半年工作规划)

    范本人事行政下月工作计划范本1一、宣传工作计划1、理顺公司宣传报道网络,加强领导和管理,使宣传内容更加丰富,贴近员工。2、结合公司实际,强化公司形象宣传工作。重点理顺公司...

    2024-11-07 总结范文
  •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设计)

    分析与解释: 《拟行路难》是鲍照的一首充满忧愁和无奈的诗篇。整首诗通过饮酒、唱歌、饮酒、歌唱,展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深情与悲痛。以下是对其一个“愁”的逐步解读:“酌酒”引发内心的激荡鲍照在诗中“酌酒”是排尽愁绪的途径。他不仅饮酒以消愁,还将...

    2025-08-08 总结范文
  • 图门江一号歌词(图门江源头是哪里_)

    图门江一号歌词 轰隆隆的一烈火车头顶还冒着烟 穿过那雪花飞舞的东北大平原 太陽升起在地平线 一抹红霞悬挂在天边 火红依照着我的脸为何笑得那么甜 这就是我的童年和我的似水流年 图门江一号载着我 去外婆家过每个冬天 虽然地那么冻天那么寒 虽...

    2025-08-15 总结范文
  • 学校宿舍卫生的管理制度(学校宿舍卫生管理制度表)

    学校宿舍卫生的管理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多,制度是维护公平与公正的重要手段。为此,特制定本学校宿舍卫生管理制度,以期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宿舍楼卫生管理 (1)楼梯、厕所、水房由值日宿舍负责,每日打扫两次,...

    2025-08-18 总结范文
  • 暴雨防汛的应急预案(暴雨应急预案范本)

    模板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那么应当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2025-01-23 总结范文
  • 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_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范文(精选6篇)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这段时间里,我们有得也有失,有苦也有甜,不如来个总结以对过去教学工作做个分析和借鉴。拿起笔...

    2025-03-15 总结范文
  • 毕业又搞笑又感动的话

    毕业后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回忆与感慨。以下是关于毕业的三篇改写版本:毕业后的回忆(第一篇) 毕业的定义 毕业是学生在完成学业并达到一定要求后离开学校的过程。 在校期间,学生们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成长,最终达到了毕业的标准,离开了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年...

    2025-08-05 总结范文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