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认识并理解“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 通过观察钟表和秒针的运动,感受“秒”的长短,初步建立“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时间观念。
- 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分”与“秒”的关系,并尝试用不同的时间单位描述生活中的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秒”,理解1秒、1分钟的含义。
难点: 理解“秒”这一时间单位的长短,建立分与秒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课件、实物钟表(包括秒针)
- 播放倒计时视频(春节联欢晚会的情景)
- 实物 clock 或电子手表
- 纸条、彩笔等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环节(约10分钟)
活动1: 展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
教师行为: 把倒计时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倒计时是用“秒”来标记的。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得出倒计时是用“秒”来标记的时间单位。
活动2: 导入时间单位“分”。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回忆“分”的概念(例如:“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
学生活动: 结合倒计时的情景,想象1秒、1分钟的时间长度。
第二部分:探究环节(约20分钟)
活动3: 观察钟表,认识“秒”的特点和1秒的意义。
教师行为:
1. 出示课件:大屏幕展示时钟面(大分针、小时针、秒针的对比)。
2. 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特点,并思考:“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钟?”
3. 鼓励学生通过拍手或动作来感受1秒的时间。
学生活动: 团队合作,观察钟表,回答“秒针走一小格是什么时间?”并尝试用动作(如拍手、手心朝上)来感受1秒的时间。
活动4: 认识几秒钟和“分”的关系。
教师行为:
1. 出示课件:大屏幕展示秒针连续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规律。“秒针走完一圈是60秒。”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秒针走完一圈是60秒”,那么1分钟是多少秒呢?为什么叫“分钟”?
3. 出示课件:大屏幕展示时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分针的运动,“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钟”。
学生活动: 团队合作,思考并回答:“如果秒针走了60秒,那么这是多少分钟?”并将答案记录下来。
活动5: 实验体验“分”和“秒”的关系。
教师行为:
1. 出示课件:大屏幕播放秒表或电子手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秒针和分针的变化。
2. 团队合作,体验“10秒、50秒”的时间长度,并用动作(如敲钟声)来描述。
学生活动: 团队合作,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10秒和50秒的时间。
第三部分:体验环节(约20分钟)
活动6: 小组合作体验具体时间量。
教师行为:
1. 出示课件:大屏幕展示时钟面,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并记录每圈的时间。“1秒、5秒、10秒……”
2. 团队合作,模拟“开始”和“结束”的情景,并回忆自己感受的时间量。
学生活动: 小组内分工,轮流操作秒针,记录经历的时间,并分享体验结果。
活动7: 体验“分钟”。
教师行为:
1. 出示课件:大屏幕展示秒表或电子手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分针的变化。“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钟。”
2. 团队合作,体验1分钟和5分钟的时间长度,并用动作(如拍手、打钟声)来描述。
学生活动: 团队合作,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1分钟和5分钟的时间。
活动8: 总结环节(约5分钟)
教师行为:
1. 播放倒计时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秒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总结“分与秒的关系”,并提出疑问或建议。
学生活动: 小组内完成课堂小结,并分享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观察学生在探究环节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学生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来表达对“秒”的认识及其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
``` 秒的认识
1分=60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
以下是三个版本教学设计的综合思考:
教学设计:《秒的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 知道钟表上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 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探究活动,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秒”的时间单位。
- 难点: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举手发言)
-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秒针。
- 活动一:观察钟表,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钟表,数一下钟表上的数字。
- 学生活动:手举起来举起来。
- 活动二:体验1秒有多长。
- 师:我们来看,钟表上时针指向12,秒针指向12的时候,这是几点几分?(学生回答10点整)。
- 师:现在钟表上的时针指向12,秒针指向12,此时是10点整。那么,从“10”倒数到“1”,这之间用了几秒钟呢?
- 活动三:认识秒针走1大格和5小格。
- 师:钟表上秒针走一圈的时候,走了多少个小格?(学生回答60个)
- 学生活动:闭上眼睛观察秒针走动。
2. 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 活动一:数一数钟表上的时间变化。
- 师:钟表上面分针指向数字,时针也指向某个数字。从0点开始,分针在转动的时候,时针也在移动。比如说:
- 分针走1大格是1分钟,时针走1小格就是1小时;
- 当分针走到12的时候,也就是整了,这时的时间是60分。
- 学生活动:数一数钟表上的数字变化。
3. 练习与反思
- 练习一: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 练习二:独立完成练习题(学生试做后自评)。
-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学生发言)
(三)教学工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钟表模型或小闹钟
- 实物卡片
二、参考:
- 人教版:重点在于时间单位“秒”的认识,通过观察钟表和数数活动,逐步理解。
- 北师大版:注重活动操作,让学生通过摸、数、走等方式,直观感知“秒”这个时间单位。
- 苏教版:加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互动游戏,提高课堂趣味性。
希望这个分析能帮助到您!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 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 倦益时间在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赢得时间就是赢得一切!
教学重点
-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 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理解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 知道分秒的关系,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 通过活动加深对“秒”的具体认识。
教具准备
课件、表钟(包括秒针)、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播放倒计时视频
- 师:同学们,今年夏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晚的开幕式谁看了?还记的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击缶表演(教师放视频)。现场的观众一片沸腾,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
师:在进行倒计时的时候,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所经历的时间是多长?(1秒)对,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
-
复习时间单位
- 师:时间是由分、秒组成的,那么,分与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 学生回答:1分钟=60秒。
二、新授
(一)认识“1秒”
- 观察钟表
- 师:大家都知道钟表,这是用来计时的工具吗?那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 出示表钟(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
-
学生回答:时针是最细、最长的那一根。秒针是最长的一根。秒针跑得最快,它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
-
认识秒针的运动
- 师:那我们来想想,秒针在钟面上跑得最快,它可以记录比1分(60秒)更短的时间。那怎样才是1秒钟呢?
-
学生回答:秒针走1小格是1秒。
-
秒针的运动路径
- 师:对,像这样: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也就是走60个小格,同时分针会走一小格。所以,1分=60秒。
(二)体会“1秒”
- 感受时间的流逝
- 学生活动:将你的闹钟和手表放在耳边,你听到了什么?(滴答声)。滴答声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那我们来试试,怎么才是1秒钟呢?
-
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秒针走l小格是1秒。
-
体验1秒
- 学生活动:1秒钟可以用一些方式来“装”出来。比如,
- (1)闭上眼睛,试着数一数看10秒钟用了多长时间;
- (2)在下面的空格里写数字,当过了十秒,老师喊停的时候看看那位同学写的数字最多。(课件演示:数字填充机)。
-
师:你为什么这样填呢?(从1数到10的结果)。
-
操作体验
-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钟表上找到秒针,试着跟着它走一走。
- 师:你动作是怎样做的?谁的动作更快?为什么?(因为分针走一小格是1秒,而秒针走一大格是60秒)。
(三)探索“分、秒”的关系
- 观察钟表
-
师:那我们再来仔细看看钟表。时针走得比较慢,走得最慢的是分针;分针走得比较快的是秒针。那1分钟是多少呢?(60秒)。
-
认识分、秒的关系
-
师:对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比如,我们平时说话的时间,就是用分来表示的;而唱歌的时候,时间也是用分来表示的。那1分钟等于多少秒呢?(60秒)。
-
秒针走一圈
- 师:那如果把分针和秒针固定在钟表上,那么我们来看,秒针走一圈,也就是走60个小格,同时分针会走一小格。所以,1分=60秒。
(四)体验时间
- 互动游戏
-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到了一些关于“秒”的知识,那现在来试一试你能在一分钟内做些什么?(举手回答)
- 学生活动:填空:
- (1)我能在下面的钟表上数到20秒。(课件展示:数字填充机);
- (2)在下面的钟表上,用你的小指和大拇指分别表示1分和60秒。
(五)总结
- 播放歌曲
- 师:刚才这首歌老师放了大约多少秒?(40秒)。
-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唱这首歌,大家一起唱,好听的歌曲我们赢!
-
布置作业
- 学生写下今天学的内容,并准备在下课时分享给小组成员。
教学评价
-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秒”的认识情况。
- 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秒”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时针 → 分针 → 秒针
1分钟 = 60秒
提示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操作方式,确保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分组或层次化处理,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