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相信未来优质课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将教学各要素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分析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纲要,并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急促地等待着评定。
- (四)延伸作业
-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 reader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
1、在整体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五)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食指
描绘现实,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发出召唤,相信未来
五、教学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才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2.诗歌主题: 探讨诗歌传达的主题,如历史评价、对未来的期望等。
二、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灙光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三、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1.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前三节,均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的信念,增强了诗歌感染力,突出了主题。
四、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五、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六、师生交流,共同探讨: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七、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