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说课稿_解简易方程教学实录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活动,以激发兴趣为基点,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体验,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
通过改变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实践,使学生理解简单的等式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通过代数法解两步和三步应用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重点
(1)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2)掌握列代数法解两步和三步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3、教学难点
(1)运用等式基本性质去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检验方程的正确性。
4、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 列示法解应用题
1、复习旧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2、例题引新:例题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练习进行代数法解应用题的训练。
(二) 等式基本性质
1、复习旧知: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同样适用于减法,乘法和除法。
(三) 解简单的方程
1、用天平来称量物品的重量,通过实物演示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2、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互相验证解得是否正确。
(四) 代数法解应用题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通过具体例子,教给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且进行检验。
(五) 综合应用
1、综合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2、结合代数法的解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六) 评价反馈
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进行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评价,肯定优点,激励进步,同时指出不足。
(七) 总结提升
1、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等式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或口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八) 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中的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61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