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腊月三十习俗(腊月三十民俗怎么说)

春节腊月三十习俗
除夕是春节的重要日子,也是家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刻。压岁钱是由长辈给晚辈的,除夕之日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然后将红包置于枕头之下,寓意就是真有钱,早上起来把枕头反过来,寓意反正真(枕)有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抒发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有的人们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贴年画
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除夕之夜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古人用鞭炮驱赶怪兽“年”的故事。现在人们放鞭炮是为了驱走邪恶和不幸,迎接新年的好运和福气。
年夜饭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守岁
除夕夜,人们会守岁到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的意义在于祈求平安、健康和长寿。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除夕之日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然后将红包置于枕头之下,寓意就是真有钱,早上起来把枕头反过来,寓意反正真(枕)有钱。
祭祖先
在我国很多地方,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地区一般在凌晨开始燃放鞭炮和燃烧纸钱等祭拜天地和祖先。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57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