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团合唱教学计划(小学合唱社团课教案最新)

小学社团合唱教学计划(一)
引言
小学社团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唱,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歌唱技巧,还能够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活动主题
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团体成员
凡是有合唱兴趣爱好、自愿报名者,均可参加合唱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后,由老师进行考核并参考综合素质确定,根据要求及队员综合素质进行挑选。队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艺术指导教师、积极、自觉、认真、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
训练措施
- 声音的训练
- (1)呼吸
- (2)声音位置
-
(3)直声训练
-
音准训练
- (1)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
(2)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 (1)胸音训练
- (2)头音训练
-
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 (1)连唱
- (2)跳唱
- (3)强而有弹性
-
(4)不连不跳
-
音调和节奏训练
-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训练目标
- 提高学生的声部齐唱能力。
- 掌握基础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
-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艺术修养培养
通过学习艺术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哪些音乐是好的,什么音乐是不好的,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声部和谐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声音的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所以分声部的训练难度比较大,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训练。
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计划完成的训练曲目
《国家》和《铃儿响叮当》
活动时间安排
A、训练内容: 1.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 中外少儿合唱歌曲。 3. 中外合唱名曲。
B、训练方法及过程: 1. 声音的训练 - (1)呼吸 - (2)声音位置 - (3)直声训练
- 音准训练
- (1)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
(2)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 (1)胸音训练
- (2)头音训练
-
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 (1)连唱
- (2)跳唱
- (3)强而有弹性
-
(4)不连不跳
-
音调和节奏训练
-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
西部歌曲的学习
-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合作意识。
教师指导: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每次活动学生必须按时到点参加训练,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有事需说明原因及上交书面请假条。 3、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曲目,积极和辅导老师配合。
学生表现:
1、合唱队的课程安排,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同时进行相关乐理知识的渗透。 2、每次活动前都要有严格的时间检查制度,确保训练时间分配合理,避免资源浪费。 3、每位学生必须按时到点参加训练,并提供书面请假条。
活动目的:
1、通过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
通过活动:
1、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和演唱能力。 2、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
教师反馈:
通过活动,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也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