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圆柱表面积说课课件)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求表面积、侧面积的基本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多种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底面周长乘以高得到侧面积,并掌握表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的关系。
四、教法
- 活动引出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柱侧面的曲变直,激发学习兴趣。
- 对比分析法: 展示展开后的长方形,学生观察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 小组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五、学法
-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圆柱侧面的曲变直。
- 利用展开图对比底面周长与侧面积的关系。
- 小组合作探究求表面积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 活动引出:
-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想象是一个圆柱形容器的侧面,将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尽可能粗的一个圆柱形纸筒。学生观察后回答: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反过来曲面也能“由曲变直”。
-
推导公式:
- 展示展开后的长方形,并指出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宽和高。
-
计算底面积为πr²,两个底面积相加即为表面积。因此,圆柱的总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
总结公式: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2πrh)
-
圆柱的总表面积=侧面积 2个底面积=2πr(r h)
-
应用练习:
-
计算不同情况下的表面积,特别注意半径和直径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计算。
-
活动深化:
-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圆柱体水桶,讨论材料的使用量,并验证是否需要“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
七、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S=2πrh)
总表面积 = 侧面积 2×底面积(S=2πr(r h))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活动引出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圆柱侧面的曲变直,并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在推导公式时,如何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底面积加起来,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互动和讨论。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但分组合作时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困难,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整体来看,通过活动引出、对比分析和小组探究,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总结
圆柱的表面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知识,理解曲变直的过程是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还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部分到未知部分的过渡,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