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迟暮》散文(张爱玲散文《迟暮》经典语录)

Tao sheng, *迟暮*散文
在寻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散文的影子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象征着春色渐次,但“神不散”则暗示着时光流转中一种不变的情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散文,以下是 Tao sheng整理的 *迟暮*散文,希望能与朋友们有所启发。
*迟暮*原文
张爱玲著
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了人间,桃花支不住红艳的粉红与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这风力,俯下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雪,飞入了处处帘栊。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光不暇接的春日里!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干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里的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离开了喧嚣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世界中,她的无形似乎已被遗弃,她再没有这种资格、这种心情来追随那些在那时的世世代代前人们!
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五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宝贵的;它们在短短的一个春日里尽情地酣足,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就爽爽快快地逝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奔流与享乐而来的。像人类一样,青春如流水般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里,当一种暗示的发现时,使人难以置信。而且,电影似的的世界,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游历,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厂座里高谈。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般已逝离散,寻不回一点痕迹,她也以惟有付之一叹的方式,将青春的容颜与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她怕见旧时的朋友。她改变了容貌,气质,只是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为了躲避,才来到幽僻的一隅,而花鸟虫夜等逗引她愁烦。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明月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里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嘴唇上,封住了她内心对说话又说不出的心情!
*释义*:
题目是“迟暮”,作者用“形散而神不散”来隐喻春色渐次,却仍有不变的情感。“形散”象征着春色渐次,“神不散”则暗示着时光流转中一种不变的情怀。春天写得充实了,那位对春感到忧伤的古人,在作者笔下是个清瘦的女子。她原本是一个年老体衰的女性,现在却在青春的阴影里徘徊。作者从“她”的朦胧睡意中读出人物此时此刻迷茫的心态。“她”正在幻想与真实的边缘徘徊着、犹疑着、挣扎着,不肯相信现实的事实,就像不能相信幻觉一样,但无情地,青春的幻想正在一点点地消褪,只剩下真实的生活与温馨的世界。真实的是热闹、繁荣竞逐的春天和自己与青春的渐行渐远。“她”已没有资格与春天共舞,所能拥有的只有落伍者的空虚、惆怅与悲哀。
一代才女的佳人在容颜如花瓣凋零的瞬间发出“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的凄凉哀叹!不由为自己担心起来。那种忧郁的基调会使人心情发生共鸣,慢慢地自己也经历了青春消逝、往事如烟,逐渐地进入“黄卷清灯,美人迟暮”的时代,也有过从浪漫的青春幻想中清醒过的空虚所带来的淡淡的惆怅,但与之不同的是,清醒后感觉到的晚暮景致却比春阳那样妩媚,也没有夏阳般绚烂,而是秋暮晚霞般温润柔和、朦胧而高贵。
*拓展阅读*: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 hypars》。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张爱玲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与温暖,所以她总有无家可归之感。她把这种感觉以理性观念的方式直接注入到自己的散文文本之中,但没有大肆地直接描述这种精神上的荒凉,而是更多地或热情地或冷峻地描绘了她所体的种种感性的家,借此给读者带来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张爱玲散文所展现出的情、趣、理三者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在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通过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