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诗意_一处院落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诗意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的诗意:满院都是凋谢的落花,再见不到沉醉的客人,只有残月映窗,黄莺悲啼。有黄莺而无醉客,皆喻无人居住的萧条情景,也暗喻当年作者曾与主人在此故居举杯畅饮的往事。此时途经故居,回想往事,伤感不已。
这两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出自王建《李处士故居》
露深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故其所以然也。”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
萋萋:草木茂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何景明《平夷》诗之一:“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故榭:旧时的台榭。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诗:“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樊榭》:“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
简析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了一院落的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情景。诗中“一院落”形容了一座空旷的大屋,“落花”则指庭院里的花,而“残月”则暗示着夜晚的景象,“有莺啼”则是指 window 边上的黄莺在鸣叫。这些描绘出了一座寂寞而孤独的场所,也暗含了作者与主人在此地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变化。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后,开始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描述了庭院中的落花、残月和黄莺的声音,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与主人相处的情景,也折射出作者个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注意到外界的变化,发现庭院变得空旷,只剩下了故地的荒凉。这不仅是环境上的变化,更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冲击。作者感慨地说:“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
本文地址:http://www.1zu.net/duanpianguigushi/1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