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铸匠心 产教融合育英才
作者:《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14日07版时间:2025-05-142次
摘要:近年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以“匠心铸魂、数智领航、产教协同”为核心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持续深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注
近年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以“匠心铸魂、数智领航、产教协同”为核心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持续深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匠心铸魂构建德技并修新体系
团队始终将“德技双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深度挖掘大国工匠事迹、云岭工匠事迹、西南联大精神等思政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双向贯通,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助力学生成为既有精湛技艺又具高尚品德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数智领航打造智慧育人新生态
团队锚定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需求,积极探索中高本贯通、现场工程师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接典型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业前沿为导向,依托真实生产场景与项目化任务,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顶层分流”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材建设方面,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的开发团队,联合打造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实现学校技能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数控技术专业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工业母机基础部件高精度制造技术(培育)工程研究中心及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提升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引育结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依托“大师工作室+虚拟仿真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多元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沃土。
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开放共享,有效提升学院办学活力与整体水平。借助数智化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五金”建设数智化升级,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产教协同创新职教发展新模式
团队主动担当,牵头成立云南省工业母机产教融合共同体、昆明市工业母机产教融合共同体,并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和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在育人过程中,坚持校企深度协同,共同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围绕“双师型”教师培育、兼职教师聘任、教学能力提升、行为规范约束、荣誉体系构建5个维度,严格对照国家标准,深化“三教”改革,合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守正创新激发团队发展新动能
团队秉持“培优提能、守正创新”理念,全方位激发团队发展新动能,团队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先进集体1个,5名团队成员获得国家荣誉,1名团队成员获得省级荣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
教学资源建设成绩斐然,打造1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部国家规划教材、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4部省级规划教材,斩获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在技能大赛(含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国家奖项14项、省级奖项百余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奖项15项、省级奖项40余项。
数控技术专业群拥有5个国家实训基地和平台,包括装备制造业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有3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及1个省级工匠学院。
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团队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中老机电人才共育”“中缅‘万千百’技能人才培养”等项目,获评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多名教师赴德国参加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并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等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以出色的创新实践,为培育高素质装备制造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成功经验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王磊牛冲陈宇)
文章标题:数智赋能铸匠心 产教融合育英才
本文地址: + 复制链接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院校
学历层次:大专 学校性质:公办
乐山育才职业学校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
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兰州艺术学校)「中专」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专」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